close

DSC_1154.JPG

走進烏魯木齊的新華國際圖書城,一樓顯眼處展示區排滿了新疆各種主題的書目,立馬決定要在烏魯木齊快遞一包書回去。在這裡,第一次知道這位作家,劉亮程。

 

書寫新疆的人不少,新疆大,風情多樣。劉亮程不同之處在於,文字真實質樸,看畢總讓人想停下來,感覺一陣。沒去過新疆的人看了,會驚訝新疆有如此出乎意料的一面;去過新疆的人看了,會驚訝在新疆的感受過於淺薄,沒有想過在陣陣風沙中竟有如此深刻的禪意。除了提到劉亮程一定會提到的《一個人的村莊》,有好幾篇散文同樣耐人尋味,每每讓人忍不住追尋黃沙梁到底在哪!

 

《我改變的事物》”我扔在路旁的那根木頭,沒有誰知道它檔住了什麼。它不規則地橫在那裡,是一種障礙,一段時光中的堤壩,又像是一截指針,一種命運的暗示。每天都會有一些村民坐在木頭上,閒扯一個下午。也有幾頭牲口栓在木頭上,一個晚上去不了別處。因為這根木頭,人們坐到了一起,扯著閒話商量著明天、明年的事。因此,第二天就有人扛一架農具上南梁坡了,有人騎一匹快馬上胡家海子了……而在這個下午之前,人們都沒想好該去幹什麼。沒這根木頭生活可能會昰另一個樣子。坐在一間屋子裡的板凳上和坐在路邊的一根木頭上商量出的事肯定是完全不同的兩種結果。”

 

《住多久才算是家》”在一個村庄活久了,就會感到時間在你身上慢了下來,而在其他事物身上飛快地流逝著。這說明,你已經跟一個地方的時光混熟了。水土、陽光和空氣都熟悉了你,知道你昰個老實安份的人,多活幾十年也沒多大害處。”

 

《寒風吹徹》”就像現在,我緊圍著火爐,努力想烤熱自己。我的一根骨頭,卻露在屋外的寒風中,隱隱作痛。那是我多年前凍壞的一根骨頭,我再不能像撿一根牛骨頭一樣,把它撿回到火爐旁烤熱。它永遠地凍壞在那段天亮前的雪路上了。

……

我掖著羊皮大衣,一動不動爬在牛車裡,不敢大聲吆喝牛,免得讓更多的寒冷發現我。從那個夜晚我懂得了隱藏溫暖—在凜冽的寒風中,身體中那點溫暖正一步步退守到一個隱密的連我自己都難以找到的深遠處—我把這點隱深的溫暖節儉地用於此後多年的愛情和生活。我的親人們說我是個很冷的人,不是的,我把僅有的溫暖全給了你們。”

 

寫的是新疆,但不是大家既定的山河印象,卻又的的確確只會出現在新疆的生命觀。劉亮程筆下凝聚出那片土地上的人,與自然與四季的更迭,世世代代生活下去而形成的生活態度。帶著一點無常,一點順其自然,又轉化為某一種灑脫。不用華麗堆砌的文字,讀來處處透著真誠。

 

在一天二十四小時老覺得不夠用的我們眼裡,那一股看似隨遇而安,懶散不積極的步調,完全難以想像或是說根本沒想過有這個選項。城市人,古今中外,不約而同面對河水產生時光流逝之嘆。在黃沙梁的世界,風一陣陣地吹過,沙一陣陣地刮過,才是時光流逝的痕跡。

 

《別人的村莊》”…一年夏天我就被一片玉米地擋住過。一望無際的一片玉米地,長得密密麻麻。我走了幾個來回,怎麼也找不到穿過它的路。或許種地人原想:不會有人走到這麼遠,所以沒有留路。沒辦法,我只好在地邊搭了個草棚,我打算住一夏天,等種地人收了玉米,把地騰開我再過去。反正我也沒太要緊的事。”

 

原來你我匆匆忙忙過完的二十四小時,和黃沙梁風沙刮過二十四小時的一墩土牆,是一樣的二十四小時。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劉亮程
    全站熱搜

    kathy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