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P1040872.JPG  

元代,1271~1368,不到一百年的時間,在浩浩蕩蕩的五千年歷史中,也難怪我想不起什麼特殊事蹟。

 

課本對元代的歷史真的著墨不多,印象中是這片土地上版圖第一大的朝代,但是在馬上得天下的蒙古族並不善於管理眾人的事,所以才有之後的農民起義。這樣三言兩語帶過ㄧ個朝代,實在不太公平;所以在上海的書局翻到這本書的時候,覺得實在太好了,透過敘述元代天文水利學家的生平故事,讓我順便好好地認識元朝;還有更加分的是,既然講到了天文,應該會提到我一直搞不清的三垣二十八宿。好,這些動機真是既單純又複雜。

 

但是,這書讓我看了好久,一直有看不完的感嘆。首先,期望出現的是像歷史小說的筆法,但是書中幾個重要角色每次說著說著就會開始宣揚蒙漢一家,民族融合不分階級上下,才能創造大元永續和輝煌的未來。反正就是諸如此類的論調。一開始還好,出現太多次後就懷疑是不是在洗腦啊!實在不相信當時的讀書人都是抱著這樣的心情。照理說在蒙哥和忽必烈初期,南宋還在,這些個讀書人真的都會覺得自己是大元的子民!?後來,只要又出現類似論調,我就會忽然看書速度變快。

 

原本期待會解釋的三垣二十八宿,書裡也不能說沒提到,但是就只有提到這六個字好幾次,我唯一多的認識就是,簡體字和繁體字的寫法是一樣的。

 

對北京的認識又多一點了。忽必烈遷都大都,由劉秉忠規劃,郭守敬對大都的水利規劃在書中多有著墨,但是對京杭大運河的前身通惠河的整治工程,就稍嫌簡單了。

 

郭守敬主持編撰的『授時曆』是真的了不起的成就。『授時曆』比西方整整進步了三個世紀,是經過長時間的天文觀察,和反覆精密的數學計算,才出現的智慧結晶。為了要有長時間的觀察資料,便在東西南北各地建造二十七座觀星台,最北到貝加爾湖,最南到了南海。可以想見當時訓練出了多少天文觀測人才,當時的北京是世界最繁華的都市,當時中國的科技水準是怎麼樣的遙遙領先。但是和西方一樣,郭守敬同樣要面對天圓地方說的傳統勢力,而在那遙遠的十三世紀,地球繞太陽還根本是一種想像。

 

按書裡的形容,郭守敬對科學有著狂熱,如果他有機會搭時光機到十八世紀,親眼見到工業革命,應該是會開心地一頭栽進去研究吧!

 

即使遠在二十一世紀,想到執著毛筆算一年多少天,還是讓我覺得非常不簡單。即使我已經知道太陽系在銀河系的地位,現在給我ㄧ個望遠鏡,我也只能以管窺天,然後沒有然後。在十三世紀要成為天文家,看來真的要一點宅,和很多的固執才辦得到。

 

忍不住在想現在用的農民曆到底是誰編的啊?ㄟ…不是很肯定,對面應該是國科院授時中心或紫金山天文台之類的單位,我們應該是中研院計算中心吧!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郭守敬 授時曆
    全站熱搜

    kathy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